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项目动态
 
扬航深远海,顺利打胜粤东深水区海上风电场勘测第一战
发布时间:2021-03-31

         202129日,赶在春节来临之际,我公司水文气象部顺利完成汕头中澎、南澎、芹澎海上风电场工程冬季全潮水文观测外业工作,随之同时完成了近海深水区粤东场址三、四、五的所有冬、夏季全潮水文观测工作,打胜粤东深水区海上风电场海域水文勘测工作的第一战。本次观测共设置了15个海流观测站点进行同步观测,覆盖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千米,创下我公司多项海洋水文勘测工作新纪录。

广东省海岸线长,拥有广阔海域,海上风能资源非常丰富。粤东海域作为我省风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发展海上风电潜力巨大,是我省海上风电重点规划发展区域。广东省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正在有序推进,逐步走向深远海区。根据《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17—2030年)(修编)》,芹澎、南澎和中澎场址分别属粤东近海深水场址三、四、五,场址面积共约3120平方千米,水深约30-50米,规划装机容量1950万千瓦。其中,950万千瓦场址已于2018年核准,2019年启动场址勘测工作,包括冬夏季全潮水文观测、浪潮流周年观测、风资源周年观测、海底地形测量、地质勘察等,为汕头海上风电千万千瓦级重大基地研究、设计、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冬夏季全潮水文同步测验工作是本项目率先开展的一项勘测工作,从20201月开始,至202129日,牛年新春佳节来临前夕,连续观测作业近60小时,完成冬季中潮和小潮的外业观测工作。冬夏季全潮水文观测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短期临时潮位观测站、全潮水文观测站,开展场址范围内潮位、海流、悬沙、底质、海水温度、盐度等相关资料调查、搜集和整编工作,编制海洋水文观测成果报告。将为工程可研设计、海域使用论证以及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等提供海域水文特性的基础资料。

为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和合同任务需求,本次全潮观测共设置4个岸边临时潮位站,15个海流、悬沙、海水温度、盐度观测站,542个底质采样站。粤东近海深水场址三、四、五离岸70千米~150千米,距离较远,水深较深,最深可达50米以上,海流测站覆盖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千米,观测范围和工作量之大,均是我公司水文气象部承担海洋水文观测业务以来之最,创造了我公司海洋水文观测工作的新纪录。

一是海流观测站点离岸距离最远。本次海流测站的离岸距离均在40海里以上,最远的观测站达到75海里,工作船需要航行约13小时才到达,一个潮次观测27小时,加上往返航时间,每次出船的时间将达到50个小时以上。为了充分利用冬季稀有的作业窗口期,本次观测最后的中潮和小潮是连续观测,整个观测时间就达到了近60小时,加上往返航时间,需要在海上漂80小时以上,工作强度和历时均是我公司水文气象专业的新纪录。

二是海流观测站的水深最深。本次观测作业过程中,大部分海流观测站的水深均在40米以上,实测最大水深达到56米,位于C15号海流观测站,这相比近海浅水区风电场30-35米水深,增加了10-20米,这大大增加了全潮水文观测难度,对全潮观测作业人员的体力、耐力和意志都是挑战,需要准确把握时间,及时完成每个小时的同步观测任务,记录观测数据和采集水样。

三是海流同步观测站点最多。根据相关规范要求,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数值模拟计算是,需要6个以上观测站点的海流观测数据用于模型验证。通常一个海上风电场布置89个海流观测站,我公司之前最多是同步开展12个站点的海流观测,本次观测则是达到了15个,创造了新纪录。

四是覆盖海域面积最广,作业船只和工作人员最多,配备的观测设备也是最多的。本次海流观测站需要考虑中澎、南澎和芹澎三个场址,控制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千米。15个海流观测船,加上底质采样船1条,最多时需要16条船同时在外海作业。观测区域往返船只较多,风险也随之增大。每条船上的作业人员在45个人,现场作业人员约达到70个人,对于项目现场管理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通过本次观测工作顺利完成粤东深水区海上风电场勘测第一战,观测数据质量良好,仪器设备和人员安全,为风电场海洋环评、海域论证、基础设计、施工和建设提供宝贵的资料输入,同时,积累了深水区海上风电场水文观测经验,对提高我公司在深远海海上风电勘测界的实力和声誉具有重要意义。